杨某某 发表于 2012-7-14 12:48:02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冯俊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冯俊教授近期论文:1.Western Philosophy Studies in China over the Last Ten Years,Journal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English Edition),2007.No.1.2.让-保罗·萨特和以塞亚·伯林自由观之比较,人民出版社 《哲学家》,2006年10月。3.哲学之树常青,《光明日报》,2006.11.6。4.儒学的人文精神,《新华文摘》,2006年第8期。5.怎样将大学办得让人民满意,《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10期。6.19世纪中后期法国新批判主义哲学述评,《当代法国哲学诸论题》,人民出版社,2005.3.7.德里达的“解构”: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焦点,《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精品与评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8.18世纪法国启蒙哲学特点的重新审视,《法兰西思想评论》,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9.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转向,《中华读书报》,2003.12.31第15版10.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中国软科学》,2003.111、树立良好学风是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保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12、“精神论运动”哲学思想述评,载《思辨之幸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9



冯俊,1958年生,湖北省英山县人,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研究领域:外国哲学,特别是法国哲学和英国哲学。英语精通,法语熟练。著有《笛卡尔第一哲学研究》、《当代法国伦理思想概论》、《法国近代哲学》、《开启理性之门》、《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行走于教育与哲学之间——冯俊教育讲演录》等著作、译著、教材十余部,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获奖:1、1993年被国家教委选入“全国作为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的100名优秀中青年科技人员”出国项目2、国家教委 “优秀教材二等奖”,《西方哲学史新编》)(集体奖中主要参加者,1995)3、北京市优秀课程二等奖,“西方哲学史课程”(与张志伟,李秋零三人一起合得,1997)4、 1997年被列入“北京市跨世纪哲学社会科学百人工程”(1997—2000)5、1998年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2001年入选为“北京市新世纪哲学社会科学百人工程”(2001-2005)。7、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04年。8、北京市教工委高校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优秀论文一等奖,“树立良好学风是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保障”(独著,2004.8)9、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第一作者,2004.11)10、北京市委宣传部优秀理论文章一等奖,2006.1011、北京市教工委高校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体会文章一等奖,2006. 1012、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开启理性之门》(个人专著),2006.1213、教育部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法国近代哲学》(个人专著),2006.1214、北京市 “十五”期间教育外事先进个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评选。社会兼职: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组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校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欧盟协会副会长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学会顾问中国人权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职研究员 近期著作:1、《行走于教育与哲学之间——冯俊教育讲演录》,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72.《当代法国伦理思想》,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33. 《开启理性之门——笛卡尔哲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24. 《世界名人人大演讲录》(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5.《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主笔),商务印书馆,2003.86.《法国近代哲学》,台湾远流出版公司,2000. 37.《马勒伯朗士的“神”的观念和朱熹的“理”的观念》,商务印书馆,2004.128.《劳特利奇哲学史》第二卷《从亚里士多德到奥古斯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19. 《人文科学的逻辑》(校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10.《劳特利奇哲学史》第一卷《从开端到柏拉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911. 《哲学家》(2006),主编,人民出版社,2006.1012. 《亚洲学术》(2006),主编,人民出版社,2006.1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冯俊教授